当前,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所谓知识经济时代,无非是反映了即将到来的一个新时代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来都有着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因此,必须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定是知识、技术与经济的更紧密的结合;必定是从知识到技术再到经济的作用过程大大缩短,从而引起知识对经济影响的质的飞跃;必定是科技与经济的更加全球化趋势。目前西方国家正在发生的变化,已经是很好的说明。
在一个开放的、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竞争是全球性的、全方位的,但归根结底,一切竞争的基础是经济竞争、市场竞争。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没有经济竞争力,就不可能有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论述经济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时从来认为,经济是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底子很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竞争力尤为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可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美国,软件产业迅速兴起,成为知识经济的排头兵。以微软为代表的一批计算机和软件企业,成为美国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并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你的知识不够,或者你不按客观规律办事,那么,知识比你高或能力比你强的竞争对手就会运用知识的力量,选择你的薄弱环节,很容易就把你击垮。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例子。
对“知识经济”的看法,许多人强调知识,但一定不要忘记其落脚点是经济。一个逐步开放并立志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正逐步进入世界市场竞争的海洋。所谓的“与世界接轨”,也就是说我们的战略方针、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等必须符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谓的“提高创新能力”,其实质是在符合规律的前提下寻找能获得提高竞争力致胜的道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持产业和经济发展,仍然是当前中国科技界的主要责任。要想提高人均GDP,提高综合国力,首先要靠知识与技术,主要是在知识与科技的支持下提高经济竞争实力。但是,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技兴国”最后要落实到兴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脱离经济的科学与技术能兴国吗?现在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引进技术,难道唯有科技投入不足这一个原因吗?像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研究机构在现阶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应该贡献些什么?知识创新怎样才能以最高的效率促进经济竞争能力的提高?就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仅从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把市场导向放在首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对市场需求反应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也是西方高技术公司正在努力的目标。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10年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基本还停留在理性认识上,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因而认识也是很肤浅的。国有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在计划经济下长期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或研究,过去不面对市场,今天对市场仍然是非常陌生的。一般感兴趣的仍然是“形成多少产值”,“有多少项成果”,陶醉于“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不管市场是不是真正需要你的产品或“研究成果”。这样,在市场经济下产品有可能大量积压,科研成果很少能转变为现实的、影响全局的生产力。
联想集团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取得成绩,为中国微机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贸—工—技的发展道路(这与我们通常提倡的高技术企业走技—工—贸的发展道路正好逆向)。联想对贸—工—技还有特定的注解:贸,是指规模销售;工,是指规模生产;技,是指超前研究。他们通过规模销售掌握了市场第一手需求的信息,为进一步建立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因为规模生产的决策是具有市场基础的,减少了市场的风险。有了规模市场基础和规模生产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就有了中长期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确定仍然来自于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生产能力的判断。所以成功的机率比较大,经济效益也较好。
从技—工—贸方式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是说绝对不可能,但由于在中国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企业本身还有许多问题、企业成为研究开发中心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技—工—贸的路很难走通,一般容易走完全过程,很难实现良性循环。在国外,一般企业都比较成熟,有能力、也有机制可帮助他们按市场需求判断成果的价值。研究所做技术发展工作,与工贸紧密联接也是可能的。它们的市场导向是通过成熟的企业来实现的。研究所真正要做前瞻性、创新性工作,以未来的市场前景为出发点,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在市场(或未来市场)导向下总体效率才能高。
二、机制选择要为目标服务。
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造成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科技的运行机制必定要进入一个创新变革的时期,才能适应这样一个竞争时代的要求。对问题的认识(如认识了市场导向),不等于问题的解决。由于每个人、每个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利益不同,除了依靠必要的行政手段和规范外,还要用新的机制去激励人们按新的认识和我们的目标要求去做。机制是为了实现目标服务的,通过它把人的积极性调动到最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上去。现行的运行机制大部分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比如:微观方面,科研单位以职称为中心的激励制度(包括分配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完成“国家指定的”研究任务,争取早日鉴定、评奖,再到国家争取新任务……评价主要看技术水平,至于对国家经济有什么推动作用不是很看重的。这是最终导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解决不了的一个重要因素。又如,宏观方面,对人的激励不能根据市场的情况来确定。重物的投入而轻人力资源投入(比如宁可让仪器买来利用效率很低,让钱搁在实验室白白浪费,也不能增加对人的投入)。资源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使大家都想把住资源分配权,总体目标能不能实现大家并不关心。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抗拒,知识经济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贯彻十五大精神的基础上,上下共同努力,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要改革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向问题和人的积极性调动问题,创建中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使中华民族在知识经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